[展] 「Play‧包浩斯」動態裝置展

Thursday, July 12, 2012 § 0



展出時間|8/2 (四)-9/9 (日) 免費參觀
週一至週三13:00-19:00
週四至週日13:00-21:00

展出地點|松山文創園區南向製菸工廠
由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進入





從各大都市常見的玻璃帷幕大樓,到日常生活的扶手椅或桌燈,誕生於1920年代德國的「包浩斯學校」,在建築、工業設計、紡織到平面設計等領域掀起革命,深深影響了現代人的生活。其實,包浩斯的威力不僅如此而已,在劇場上,也為當代表演藝術掀起一陣波瀾。

2012年初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舉辦《為生命而舞》(Danser sa vie)特展,探索二十世紀現代美術與舞蹈的關係,即將「包浩斯劇場」列為造型藝術與舞蹈跨界的先驅之一。包浩斯劇場試圖分析空間、運動、造型、顏色與燈光等抽象元素,如何在劇場創造新的審美經驗;同時也將焦點擺在建築上,主張設計出可以展演所有類型表演的整體劇場。

從建築界的葛羅培斯(W. Gropius)、攝影圈的莫霍伊-納吉(L. Moholy-Nagy)或創造舞蹈史傳奇《三人芭蕾》的畫家史萊莫(O. Schlemmer)等,這些大師對包浩斯劇場的構想,相關珍貴影像檔案與包浩斯劇場的當代發展,都將在「Play•包浩斯」動態裝置展中呈現。

「Play•包浩斯」動態裝置展,是德國德劭包浩斯基金會(The Bauhaus Dessau Foundation)特別為臺北量身訂做的展覽。策展人布魯梅(Torsten Blume)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的老舊工業空間裡,以「少即是多」的極簡設計,涵蓋互動裝置、錄像、演出及文件等展示技巧,介紹這項橫跨建築、戲劇、舞蹈、燈光、服裝、舞台設計的跨領域創作經典。透過這項免費的公開展覽,希望臺北人能深刻感受包浩斯劇場顛覆傳統的現代主義精神!




藝術總監|托斯頓‧布魯梅
劇場導演、編舞家與策展人。生於1964年,任職於德紹包浩斯基金會學術及創作部門。參與多項跨領域合作計劃,創作多以舞蹈及表演形式呈現,反映藝術學界對包浩斯美學與劇場應用的研究觀點,並藉由動作的時空移轉,呈現身體所處的空間。於數屆德紹包浩斯基金會主辦之色彩藝術節(Farbfeste)中擔任舞台設計,並導演多部包浩斯劇場作品,包括與德紹芭蕾舞團合作的《Hermes in der Stadt》,以及與安哈特愛樂樂團共同創作的《staging the Bauhaus》。自2010 起與臺灣舞者陳韻如合作,發展舞蹈作品,其中的《Play.包浩斯-解放經典》亦於本次展覽中演出。



藝術總監的話
文|托斯頓‧布魯梅

今日,一提起包浩斯學派,眾人立即會把它跟造形藝術的語言聯想在一起︰在形式上,採用白色的、立方體、線條清楚的構造物,裝設明亮、重量極輕的鋼質傢具、依幾何圖形設計的燈飾,還有其他典型的設計品。然而,這只是非常粗略的表面印象。這個長久以來的「標籤」,時常掩蓋了包浩斯這所設計學院的獨特之處,即是把學校當作一間實驗室,一個進行實驗的場所﹔這所學校在根本上,畢竟還是一個培養創意與創造力的訓練中心。「包浩斯」風格把主要焦點放在建築與設計,因而導致包浩斯劇場所扮演的角色往往遭人低估,僅被當成包浩斯學校為了探究藝術本質而設立,一座獨特的「遊樂場」(play-ground)罷了。

《play bauhaus》是一則開放式的包浩斯劇場發展史,作為一個今日社會裡包浩斯的典範,不從形式出發,而是著眼於解放、拆解與重新開展的方法。《play bauhaus》計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︰我們可以怎麼運用包浩斯舊有的「玩具」與遊戲/表演法則,繼續在今日創造出新的東西﹖舊有的包浩斯學派,即使時常遭人誤解,它能夠怎麼在今天的社會裡恢復其作為創意實踐者的形象﹖我們假定,運用包浩斯原則,開始設計、發展許多的計畫,在今天還是行得通的。

包浩斯能夠讓你屏息驚呼,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奇,置身其中的你,還可以再一次以時間的創造者之姿,重新出發。只要你能理解「包浩斯」並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或風格,而是一種樂於接受改變、為現況注入新的可能與動力的狀態。


製作|德國德紹包浩斯基金會
藝術總監|托斯頓‧布魯梅
媒體藝術家|馬庫斯‧奈比、史黛芬‧慕黑
編舞家與舞者|陳韻如
協同舞者|邱鈺雯、陳柏廷
活動網頁第十四屆台北藝術節

What's this?

You are currently reading [展] 「Play‧包浩斯」動態裝置展 at Golden Ashes.

meta

§ 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