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的寫真

Friday, December 16, 2011 § 2


是第一次接到這樣的案子。 

他說,他想留下的是記憶。 






記憶是沒辦法被委託的,它不能被形容成一種風格,不能量化。若是拍攝一個空間,你知道大約幾坪要拍幾張,遠景幾張細部幾張。若是拍一個記憶,你很難確切預測例如「嗯,差不多30張吧」我想起大一時某次老師規定的作業是一篇三千字的小小說,寫了之後老師說你的尚未寫完,繼續寫吧,爾後浩浩蕩蕩成了萬字小說(雖然文筆拙劣儘是詞不達意的描述,可能跟當時看的書有很大關係,老師說嗯現象學不是這樣的,但你需把你的小說寫完。)那是「完成一件抽象的事」,好似這次的狀況一樣。拍完第一時間看到成果不甚滿意,但也很難明說究竟何處出了問題。擱置了一陣子,再重新審視照片,卻覺得,也許去拍再多次也只能這樣了。




我想那是因為記憶的關係。 

當時在那裏,可以確切的感受到那裡充滿了過去的記憶,那裡的記憶充滿重量,空氣的密度也不同。是很抽象,卻很真實的氣氛。也許是因為C與他的母親以及他們的兩隻狗如常的在那邊散步聊天(也許有點不自在)但是生活的重量是確實存在的,有點像殘影,看得不甚清楚,卻真實存在那裏(過)。拍攝的時間已經是現在了,氣味卻停留在過去沒有改變,雖然佈滿時間的塵蹣,在長河當中卻不影響記憶順利的流過眼前,也許後來離開了,無法用影像正確傳遞當時的溫度或氣味,也是無可奈何的事。 



在檢視成果時,T説,妳怎麼拍那麼多窗?我想我把自身的記憶給重疊了,小時總是望著堅固的鐵窗編織著各式各樣的幻想,是那些建構了心中的小宇宙,不是芭比娃娃。在自由的時候,「窗」還具任何意義嗎?也許迷戀本身反應了某種心理狀態吧。聽起來像藉口嗎?哈。幸好有T一同前往,他像我12歲時的網球教練,任妳亂打,觀察妳的球路爾後補上妳的不足。是令人安心的陪伴。即便丟掉這些討論,我也喜歡我拍的這些窗本身。 




去揣摩別人的記憶是不切實際的吧!因此也只能憑著直覺(這也足顯得自己多麼不專業)去感受、並盡量把感受以八分之一秒、五百分之一秒,轉換成底片上的「寫真」了。究竟能有多「真」呢?所以動了「寫」的念頭,把「無法被量化的那些」以各種方式描繪,也許已經不是原始的那模樣了,卻仍想把接受到的盡量回應,如此這般。 無論屬於誰的,當時的氣味,溫度,當時的聲音與空氣,都確實的被感受到了。





留存下的也許只有影像與文字,或不久後的瓦礫廢墟,
我們卻擁有了更多,在心中的那些記憶才是最具體的寫真。








What's this?

You are currently reading 記憶的寫真 at Golden Ashes.

meta

§ 2 Response to “記憶的寫真”

§ 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