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展] 真實,試煉,與魔幻 -台日當代攝影展

Thursday, August 25, 2011 § 2


16 位當代藝術家,有些以紀實式攝影記載過去個人,社會,政治的議題,一部份藝術家,則是在日常的創作練習裡,以攝
影或照片當成媒材,追尋創新的未來藝術形式,而有ㄧ部份,則是介於兩者之間,試圖透過不斷的實驗,發覺未知的藝術世界。於是,我們統和這些不同的形式,為這次的展覽,定調為“真實,試煉與魔幻 – 台日當代攝影聯展。

本屆台日當代攝影展邀請了衫本博司、東松照明、森山大道、荒木経惟、畠山直哉、木村有紀、米田知子、森村泰昌、野口里佳、鈴木里策、西野達…等日本藝術家。 台灣則邀請陳界仁、吳天章、袁廣鳴與廖健行四位藝術家參展。




展期:2011/8/26-9/22
時間:平日/10am-7pm;假日/2pm-6pm
地點: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52巷22號(易雅居進口傢俱當代空間)

開幕:2011/8/26 3pm-9pm
媒體與藏家開幕 3:00 -5:00 pm ︱ 開幕酒會 6:00 - 9:00 pm







如果說台灣的藝術家,要在全球的當代藝術裡面被注意到,應該是以“錄像類”的藝術家為首要考量。相對於日本,最常被提到以及報導的類型藝術家,應該是攝影類的藝術家。源於這個考量,繼去年的“生活的藝術 - 台日當代藝術展”以繪畫雕塑媒材為主的展覽之後,我們以一年的時間,規劃了這次的台日當代攝影大師聯展,在選件以及決定藝術家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這次的16 位當代藝術家,有些以紀實,文件式的攝影作品,忠實的記載過去個人,社會,政治的議題,一部份藝術家,則是在日常的創作練習裡,以攝影或照片當成媒材,追尋創新的未來藝術形式,而有ㄧ部份,則是介於兩者之間,試圖透過不斷的實驗,發覺未知的藝術世界。於是,我們統和這些不同的形式,為這次的展覽,正式定調為“真實,試煉與魔幻 – 台日當代攝影聯展( Documented, Doubted, and Imagined Realities :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from Japan and Taiwan)。




東松照明1961 年成立的“VIVO 攝影團體”為紀實攝影引發新風潮,並深刻影響後來日本的攝影風格。他在戰敗日本的社會成長,對於傳統與西化間所形成的衝擊留下歷史的影像紀錄,他曾多次來台灣旅行並攝影,早期的蘭嶼原住民,以及後期的“南島”攝影集,都留有台灣的影記。作品被喻為“可以ㄧ窺日本當代攝影的原點”。東松目前居住在琉球。中平卓馬創立“ Provoke ”團體,對於當下的日本攝影提出爆炸性的宣言,成為當代攝影的新美學觀,中平不只是攝影師,同時也是評論家。Provoke 替當時的日本,引進ㄧ股新的風氣,失焦,粗粒,晃動相機等理論的提出,日本的新世代稱他為“傳說中的寫真家”,1977年的ㄧ場大病,中平失去語言與記憶力,兩年後恢復,還不停的創作。這次挑選的作品,是他在 2003 年於橫檳美術館舉辦的個展“原點復歸橫檳 ( Degree Zero Yokohama )”的精彩作品,他目前居住在橫檳郊區。在這本目錄裡,他提到:“拍照,不是創造也不是記憶,而是紀錄,按下快門並不是抽象,是很真實的。”



森山大道在台灣出過四本中文攝影專輯,他的街頭快照( Street Snap )是他的代表號記,1968 年加入 “ Provoke”團體 ,黑白粗顆粒的寫實風味在當下以精美為主的攝影引發極大衝擊,森山認為街拍的樂趣,在於無止境穿梭在街道中,沒特定目標。人,動物,街道都可以是標的物。他不用單眼相機,“當你注意對焦,景物現態就消失”。森山還是迷戀“銀鹽”相紙的暗房世界,他依然使用軟片拍照,之後,在暗放沖洗照片。被冠上情色大師的荒木經惟,出版物超過350 本,是目前攝影界裡最多出版品的藝術家,他跟妻子陽子蜜月的作品“多愁之旅 ( Sentimental Journey )”以及妻子彌留時所拍的“冬之旅 ( Winter Journey )”是這位老頑童有生之年裡,“愛的極致”的紀錄,他對於裸體有其特別的看法,他的“綑綁”系列作品,與“花語”系列聞名國際,曾與許多國際娛樂圈明星合作。


杉本博司的新作“ 放電場 ( Lighting Filed ) ”如果單看黑白照片,以為是在大自然的原野裡,用相機紀錄的自然美景,看似黑暗樹林裡的植物或是海底生物。其實不然,杉本這次變身為科學家,直接跟發明電的班傑明福蘭克林接上線,他在工作室裡面,使用電擊箱設備,直接在底片上創作,完全不使用相機。福蘭克林在下雨天時放風箏,而杉本則在工作室的暗房裡“放電”,這系列的作品是他 2006年以前就開始的創作,2010 年先參加雪梨雙年展,之後在紐約發表,獲得極高的評價。我們所處的世界,其實充滿著電流,杉本經過許多的測試,投身於科學的研究。將人眼看不到的影像,紀錄下來。他的其他作品例如“戲院”系列,租戲院,並開著放映機ㄧ場電影的時間,他將相機打開,放映結束後關上相機,長時間曝光將ㄧ部電影的時間,收在ㄧ張照片裡。杉本在攝影界擁有崇高地位,卻一直在挑戰藝術的極限。


多樣的森村泰昌長時間研習日本以及歐美近代美術史,並作為創作的靈感源頭,森村帶著詼諧而認真的態度探討歐美美術史中重要的“藝術事件”,並予以重現。對荷蘭光的繪畫大師弗梅爾(Johan Vermeer )的“帶著珍珠耳環的少女”如何將光譜線條轉成相紙的過程,重現當年弗梅爾透過觀景框,將光繪畫到畫布的意境。在畢卡索的立體人像作品中,將臉與身體轉換成平面繪畫的一部份,製造攝影照片的立體派。他在“安魂曲:無止境的夢 (ARequiem : Infinite Dream ), 2007”中,重現切格瓦拉當年“英勇的游擊隊員”的照片,該照片後來成為馬克斯主義革命的代表,同時也是被複製最多的攝影作品。


米田知子去年受邀來台參加“關渡雙年展”,新作品紀錄台灣日據時代的老房子,“看見與看不見之間(Between Visible and Invisible )”她以ㄧ系列眼鏡表達不同的歷史事件,眼鏡後面,有著富文學性的感人故事。這次選擇的兩件作品,分別是托洛斯基,蘇聯共產黨列寧接班人,被史達林排擠而逃亡,之後去了墨西哥,多次被暗殺最後死於客鄉,照片裡,第一次被暗殺後,透過當年托洛斯基所戴的眼鏡觀看燒焦的俄語字典。 另ㄧ張則是德國名編劇家貝爾托布萊希特 (Bertolt Brecht )的眼鏡,閱讀“攝影小史”作者,華特班雅明摘錄“三個便士劇”的名句。米田創作的彩色照片,經常隱藏驚人的歷史事件,這次選擇的美麗綠森林與游泳池,都在過去的歷史裡帶著不美麗的過去。


野口里佳的攝影地點,包括紐約,邁阿密,阿姆斯特丹及富士山,作品中透露出人造與大自然間奇特詭譎的接軌,她的作品“A Prime”以富士山的日出作為不同面向,野口的攝影不玩弄數位技巧,追求所謂“真實時刻 ( Moment of True )”以創造宇宙間的奇特景象。作品“ 夢見巴比倫 ( Dreaming of Babylon )” 被古根漢美術館珍藏,這系列作品,堪稱近似19 世紀德國畫家 Casper David Friedrich 的再現。此次我們展出“太陽”系列,是他在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展出作品,透過針孔的曝光,捕捉太陽的顏色樣貌。


畠山直哉在1986年起拍攝的煤礦場照片,將彩色的礦石呈現在相紙上 ,“河流”系列,1993 – 1996 年的作品讓他聲名遠播,這系列的作品,帶領大家進入美麗的彩色世界,但是對屏的上下作品,讓觀者感受到工業建築的壓力。而“地下”系列所攝製的地下水道作品,幽暗的寶藍色,再次點出人工的都市下水道確有著富詩意的外表。畠山作品經常以飽和的色彩,美學的觀點攝製圍繞在人類試圖製造的工業建築載體(下水道,人工河,礦坑)。鈴木里策從年輕時就獲獎無數,他的作品經常在日本,亞洲,以及美國展出。他的攝影,經常重複相同的題材,然後依照季節重新排列,我們可以在觀看照片時,看到藝術家來回在“當下”以及“永恆”之間徘徊。這次的作品“白 ( White )”是鈴木自2009年起到2011年所拍攝的照片,地點在熊野區,鈴木的故鄉,自古以來,為日本修驗道盛行的地點。


木村友紀利用找到的舊照片底片作為創作的媒材,透過對於時間以及畫面的思考分析,在展廳裡,以二度或是三度空間方式展示作品,從 1999 年在伊斯坦堡雙年展國際曝光後,展約不斷,今年的橫檳三年展也是受邀藝術家。木村經常使用舊的照片(父親的相簿,旅行買到的照片,朋友寄的照片,以不同方式到達藝術家手裡),裡面的題材,是攝影者的觀點,她重新擺放在空間裡,觀眾從這些舊的照片,看到當時新的意涵。西野達,ㄧ位美術館以及雙年展的常客,他在今年的新加坡雙年展作品“魚尾獅飯店 Merlion Hotel”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,他把新加坡的國寶“魚尾獅”雕塑,變成飯店房間床前的裝置物。長期居住德國,這次參展的作品,暗藏許多玄機,他在橫檳市的街頭,以建築用的吊高機,將ㄧ件件現成物,串聯在頭上,然後拍攝。“豆腐菩薩”的做法,也是以人工堆積豆腐後作雕刻,西野達,總是挑戰不可能的任務。



台灣藝術家部份,國際曝光極高的錄像大師陳界仁,去年以作品“帝國邊界 1, 2”在北京的展覽,被票選為2010年年度中國地區最好的展覽的之ㄧ,曾在紐約的Asia Society 舉辦過個展,西班牙蘇菲亞皇后美術館委製“軍法局”,早期黑白照片,透過歷史舊照,還原並賦予新意的“魂魄暴亂”系列,以很長的時間,重新在電腦上繪製。本次展出的作品,是帝國邊界2 錄像作品的延伸,界仁每次拍片都會花幾個月時間在現場,然後搭景,由他設計後,有時演員也加入一起完成現場的裝置,這次的作品,可以看到工作人員以及各種裝置空間的場域,透過照片,瞭解當時的裝置作品,這是他特別為這個展覽製作的尺寸版本。




袁廣鳴是另ㄧ位以錄像及裝置作品遊走各個重要雙年展的藝術家, 也是台灣早期錄像裝置的先鋒。“盤中魚”,“鳥籠”,“漂浮”等錄像作品確定他的創作風格走向,而裝置作品“難眠的理由”更使廣明受到國際的矚目,這次的作品“城市失格”是他當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之ㄧ,作品的拍攝地點在西門盯的交通要道。大多數當代藝術家創作以繪畫作為開始,但是後來半途轉成其他媒材,吳天章也有相似的過程,但是不同於其他藝術家的是,他在很成功的時候,決定停下來,準備了幾年,再出現時,就以“攝影”取代了畫布,同時進軍錄像,吳的作品雖然在不同時期使用不同媒材,但是主題依然圍繞在政治,社會的議題,使用媚俗 ( Kitsch )的本土風格,製造詭譎的魅力,自成台灣普普風。他對於攝影的安排態度,儼然在繪製ㄧ幅畫,而背景道具大都是他親手繪製。這次的作品,是下個錄像作品的“序曲”,媚俗的裝扮,看見變裝的少女,看完這個“預告片”,對於新的錄像有很多期待。


第一次見到廖健行的作品,是在紐約的布朗美術館個展裡,巨大的彩色照片“基鐵大戰 ( Yankees Stadiums )”,“交叉道 ( Cross Bronx Expressway )”擺在中間,然後兩排密密麻麻單張建築物以裝置方式排列兩旁,廖如數家珍的介紹每間建築物的歷史,他的“七號地鐵 ( Habitat 7 )”得過紐約時報的攝影大獎, 2010 年在洛杉磯的 Paul Getty Museum 展覽,作品同時被該美術館典藏。


相關網頁:易雅居

What's this?

You are currently reading [展] 真實,試煉,與魔幻 -台日當代攝影展 at Golden Ashes.

meta

§ 2 Response to “[展] 真實,試煉,與魔幻 -台日當代攝影展”

§ Leave a Reply